高三历史2012年高考备考计划
袁贵生、汪世共、李美政、周会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新课标”和“江西省2011年考试说明”为标准,按照学校合年级组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新路子,向整个教学过程要效益,力争高考考出好成绩。
二、复习目标:
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学单元, 合理地分配每一节课教学时间, 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三、复习内容及总体时间安排:
阶段 |
时间(2011.7---2012.6) |
复 习 内 容 |
备 注 |
基 础 复 习 |
7.4—8.31 |
必修一(课标) 《政治文明历程》 |
参加学校月考 |
9.1—10.31 |
必修二(课标) 《经济成长历程》 |
参加学校月考 | |
11.1—12.31 |
必修三(课标) 《文化发展历程》 |
参加学校月考 | |
1.1—2.1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一模”统测 | |
分 类 复 习 |
2.28—3.28 |
中外古代史 |
联考 |
3.29—4.18 |
中外近代史 |
“二模”统测 | |
4.19—5.8 |
中外现代史 |
统测 | |
冲刺复习 |
5.9—5.20 |
分类、综合、热点练习 |
“三模”统测 |
5.20—5.30 |
回归考试说明(教师) |
学校模考 | |
考前指导 |
6月份学生自主复习 |
回归说明、课本(学生) |
放松心情,参加高考。 |
四、周考命题安排:
1、备课组成员轮流命题:汪世共、周会文、袁贵生、李美政;
2、根据年级组周考安排提前一周作好命题;
3、命题内容与复习进度同步,要符合高考要求,内容选择要新颖性、基础性、灵活性、材料性,突出对基础与能力的考查。
五、复习措施:
(一)、加强高考考试研究
要加强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江西省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与江西省考试说明、高中新教材的深入研究,提取有效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2012年高考是江西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高考,命题特点与风格、试卷的结构、试题的深浅都趋向成熟。作为高三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学习,了解高考考试动态,研究高考试卷,提取有效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做好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为每周一次,时间分别为一节课,时间地点固定;同时注意平时的机动备课与交流。
2、备课内容组长提前布置,备课时,单元主备人为主讲人,介绍本单元的思路、分析侧重点、教学方法、试题的选择;其他人依据课时进行讨论补充。讨论主要问题有:公开课的讨论与评价、下周要上的课的分析(重点)、试卷分析与修改、信息交流。
(三)、提高课堂教学复习实效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绩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考点知识。
1、探索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复习导入——展示复习目标——构建知识结构——重点突破——回归课标——历史感悟。这样一种符合高考与学生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2、突出材料教学。对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是复习的一个重点。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设计相应的问题,由浅入深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与归纳史实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三本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串联,让学生在基础复习阶段中就能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为第二轮的复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基础。
4、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让学生背书,去理解与消化吸收,让学生夯实基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多动手,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要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
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第二轮复习进行改造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整合的原则:科学性、时序性、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人文性、热点性。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复习教学时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或热点进行复习,但高考命题则总是在多个热点的交叉点上设置题目,从而形成新的专题内容。因此我们在平常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
4、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高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
(1)建议课堂讲评的模式如下: ①小结整体情况、突出评讲要点 ②展示思维过程、分类评析原因 ③力求由此及彼、寻求解题规律④创设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2)讲评时要讲出“五个问题”:①此题考什么(即命题者的意图);②此题怎么考的,③此题应该怎样想(解题思路如何);④怎样把前面的知识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迁移);⑤此题怎样改,变成一道新题(如何变换角度进行设问,举一反三),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生对其回答进行点评分析,坚持集体讲评与个别讲评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试卷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尽可能要分析透彻、点拨归纳到位,以提高试题练习讲评的教学效益。
(3)评要点晴,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要评出试题的特征,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要升华,讲思维要突出抓住关键题字,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讲解题方法,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暴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维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
5、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指导:一、读目标,让学生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二、读课文,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三、读地图、插图,加强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四、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而这四个方面教师都须深入地钻研其方法,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读书,养成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思维和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师生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教师则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线索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要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6、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特有的优势,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入挖潜教材,变式深化,拓展利用,防止“炒冷饭”;
2、避免题海战术,提高解题效率总结解题规律;
3、复习过程应扎实,尽量避免舌尖现象;
4、加强应试心理训练,克服不良情绪干扰。